资料图:2018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拉开帷幕。骆云飞 摄
在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寒村妇女主任黄秋梅家三间平房的一侧,是一座才搭建不久的木亭。她还在屋顶装上了音箱和射灯,力图为自家的小小农家乐营造点“商业氛围”。
而黄秋梅1996年嫁入什寒村时,土路进村、煤油灯照明、“刀耕火种”式的农业生产、四面漏风的船型屋的景象令她难忘,当时“就像一个‘原始社会’。”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什寒村,曾是当地最贫穷的黎族苗族聚居村庄,如今吃上了“旅游饭”,景况得到极大改善。
海南黎村苗寨多分布在偏远山区,过去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1987年,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撤销,成立了乐东、陵水、昌江、保亭、琼中、白沙6个民族自治县。次年海南建省,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经过30年的发展,尤其是在近五年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带动下,6个民族自治县不断加大旅游景区建设步伐,并积极打造旅游度假区和风情小镇,依靠外部“输血”和自身特色文化谋发展,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9年起,电线拉进了什寒村,水泥路从山下修进来,村民们也搬进了新房里。山高林密,现在已成为优势,在政府的支持下,什寒村依托黎族苗族风情和自然风光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
游客来了,农家乐有了生意,野蜂蜜、野林芝等山货有了销路。2016年,什寒村村民人均收入便超过了1.3万元(人民币,下同)。
与什寒村一样,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什进村也吃上了“旅游饭”。2010年,保亭提出了“大区小镇新村”模式建设新农村,推进乡村旅游业。随旅游化改造的推进,一栋栋颇具黎族风情的楼房拔地而起。村民则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实现分红收益。
在邻近两家5A级景区辐射带动下,外地游客纷纷来到什进村落脚住宿,为村民们带来收入。在村里一家酒店工作的黄红英告诉记者,村民们的思想随着村子面貌改善而转变,日益勤奋肯干,以提高经济收入。
离什进村不远的番庭村,在政府的支持下从2003年推进整村改造,村民们搬出茅草房、瓦房,住进了平房。这让有志改变村庄面貌的王明德看到了希望,他辞去在外边的工作,回村担任村干部,组织村民们种植冬季畅销的瓜菜,农闲时外出务工,全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8000至9000元。
对于村子的下一步发展,王明德希望引入企业打造大型兰花基地,将生产与观光结合,让村民获得更多好处。
越来越多的黎村苗寨蓄势待发,希望端上乡村旅游的“金饭碗”。
“合老”在黎语中是圆圈之意。琼中县草南村委会合老村原本位于昌化江源头河中的一个土包上。出入要乘竹排,一旦雨季发洪水村民就遭困,水稻受淹绝收。
如今,整体搬迁而“新生”的合老村里,50栋二层洋房依山而建,整齐划一,黎族图腾元素和现代化气息交相辉映。村民们种植水稻和中药材,去年人均年收入提高到了8000元。草南村委会负责人王才精说,2010年之前合老村多年没有女孩嫁进来,几乎成了“光棍村”。村子“蜕变”后,女孩子愿意嫁进来,村里的小孩子也越来越多,显得生机勃勃。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引领黎族苗族民众走向现代文明美好新生活。据海南省官方提供的数据,2017年,海南民族地区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28400多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1900多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19倍和3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