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wwj126.com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站点首页 | 视频播报 | 道德视线 | 法制楷模 | 三农在线 | 以案说法 | 热点追踪 | 文化品质 | 道德讲堂 | 民生聚焦 | 律师论坛 | 劳动法典
图片资讯 | 爱心奉献 | 政策法规 | 普法维权 | 专题报道 | 教育印象 | 科技发明 | 艺术人生 | 廉政前沿 | 城市记忆 | 乡村风情 | 联系我们
警钟长鸣 | 地方动态 | 食品卫生 | 乡村振兴 | 庭审现场 | 财税金融 | 企 业 | 环 保 | 城 建 | 房产 | 旅游 | 交通 | 汽车 | 文娱 | 体育
 您现在的位置: 道德与法律 >> 本报专题 >> 教育印象 >> 正文
 
罗山县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日期: 2011/10/30 12:54:01 来源: 本站原创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罗山县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灵山巍巍,淮水悠悠。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水南岸的罗山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江淮宝地、鱼米之乡、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美称。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有一项社会事业被誉为全县的一面旗帜、一朵金花、一张名片,光彩夺目,闻名遐迩。说起她,人们脸上就会流露出欣慰和喜悦;提到她,人们心中就会充满骄傲和自豪。她就是长盛不衰、生机勃勃的罗山教育事业!
   在这个激情夏日,在第二十四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一张张捷报从罗山教育战线一次又一次传遍罗山大地——2008年高考,全县本科进线人数达3913人,其中普通类进线3661人,体育、艺术类进线252人,进线人数较2007年增长683人;罗山高中考生万阳、李古月、宋秋、肖慧娟、戚云辉、黄可6名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这些创造全县恢复高考以来新纪录的辉煌成绩,再一次为罗山教育这面旗帜增添了色彩,为罗山教育这朵金花增添了芳香,为罗山教育这张名片增添了亮点。
   一个个闪亮的奖牌、一项项宝贵的荣誉、一次次优异的成绩,筑成了罗山教育事业发展的辉煌之路。1996年,罗山县在全市率先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2002年又顺利通过省“两基”复查,2007年再次顺利通过国家“两基”检查验收。全县每年有50余项教育工作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全国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尝试教学法全国推广先进县?鸦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双高”(高水平、高质量)“普九”试点县、河南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国家建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目前正在努力创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和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罗山教育先后为高等院校输送5万名优秀人才,为当地输送20多万名实用建设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007年4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率团对罗山县《义务教育法》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各级领导对罗山义务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7年12月,国家教育督导团对罗山县“两基”工作检查验收后,在反馈时提出的意见是“罗山‘两基’工作整体水平高,工作扎实,只有亮点,没有缺点。”这两次高规格的检查,标志着罗山县教育工作整体水平迈进了全国先进行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区县、农业大县,罗山教育事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有过许多困境、难题和挫折。但是,罗山教育一班人以打造教育品牌为目标,以各级领导的关怀为后盾,以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动力,团结奋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克难攻坚,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页页华章,演绎了一台台好戏,走出了一条宽广坚实的道路。
   为揭示罗山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丰富内涵,展示罗山教育事业飞跃发展的光辉历程,我们对罗山县教育事业进行了深入剖析。站在全局的角度,纵观罗山教育,我们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人为本、三苦精神是罗山教育发展的核心思想,走出困境、迎接挑战、谱写新篇、保持优势是罗山教育的宝贵实践。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思想和实际的紧密融合,才是促成罗山教育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解放思想,走出罗山教育事业发展困境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2002年,罗山教育事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曾经促进教育发展的“三级办学,三级管理”教育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全县8万多平方米的各类危房,其中4万多平方米的D级危房,遍布乡乡、村村、校校;沉重的“普九”债务困扰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年龄老化、知识陈旧、学科极不配套的农村教师队伍,无力担负教学重任……概括来讲,当时面临的就是体制、机制和危改三大困境,走出困境成为罗山教育发展的头等大事和当务之急。
   当时,刚刚就任罗山县教体局局长的陈国刚和班子同志深感重任在肩,压力很大,清醒的认识到,不解放思想,不打破常规,罗山教育事业发展之路只能越走越窄,罗山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就会越来越慢。解放思想,再解放思想!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反复论证。一天,两天……一篇宏篇巨构的大文章终于在探索中成型:走改革之路,实施教育创新!凭借政策东风,立足罗山实际,罗山明确了教育改革的宏伟目标,绘就了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汇报,宣传,沟通,解释,调研、讨论、开会、督查……改革在曲折中前进,工作在困境中开展。由误解到理解,由排斥到支持,由旁观到参与、由被动到主动……罗山教育改革不仅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而且也得到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形成了一股激荡的洪流,掀开了罗山教育新的一页。
   2002年8月,罗山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从此走出了管理体制的困境。2002年以前,在“三级办学,三级管理”体制下,罗山教育系统曾流传着一句“乡管初中村管小,县管全县管不了”的口头语。各自为阵,政令不畅,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这是当时罗山教育必须尽快解决问题。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利益和习惯,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但真正落实起来依然困难重重。说了办,定了干,罗山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快速实施。8月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动员会,到9月1日开学,短短二十几天时间,整个改革顺利进行,基本结束。撤销乡镇教育管理站,建立乡镇中心校,落实了教育行政管理权“以县为主”;统一发放全县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建立“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机制,落实了教育经费管理“以县为主”;推行“两清两聘一分流”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县教体局直接考核聘任乡镇中心校、初中、高中和城关6所中小学校长,落实了教育人事管理权“以县为主”。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罗山县理顺了教育管理各种关系,改善了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优化了教育结构,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管理体制理顺后,罗山连续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快速走出了教师管理机制的困境。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没有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就无从谈起。当时,罗山县师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师资是非常薄弱的。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民办教师或由民办转正的教师。年龄老化,观念落后,知识陈旧,且多数教师家庭一头沉,家住农村,有着沉重的农活负担。同时,还存在教师配置不合理,学科教师不配套等问题。2002年的推行的“两清两聘一分流”拉开了罗山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两清”就是在全县范围内清退计划外民师,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两聘”就是县教体局聘任中小学校长,校长聘教师;“一分流”就是将城镇富余教师分流到边远缺编学校任教。改革中,全县一次性清退计划外民师933人,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548人,县教体局公开选拔了14名初中校长,公开招聘了184名新教师,组织84名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同时精减了222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从2004年起,罗山县又实施了“引、定、聘、分”的人事制度改革。“引”就是引进优秀人才,“定”就是定员定编,“聘”就是实行校长聘任制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分”就是分流富余教师到缺编学校任教和支教。每年引进、公开招聘的优秀教师在农村边远学校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按照“科学调整学校编制,缺编进人,超编调人,按编定人”这一原则,实行教师编制实名制管理,杜绝了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发生。2006年,开始实行校长年度10分制考核,对不合格、不胜任的校长实行末位淘汰,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教师队伍,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同时,罗山县大力实施“强师工程”。通过举办政治业务学习班、每周政治学习等多种形式强化师德教育。广泛开展教师培训,通过新课程培训、新教材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以及教师继续教育等途径,每年教师培训覆盖面达90%以上。这些努力终于磨练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遍布全县中小学;在全国、全省、全市优质课大赛、教师风采大赛中,罗山县教师常常载誉而归。目前,全县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教师为89.1%,初中教师为99.3%,小学教师为100%。
   改造学校危房随后摆上罗山教育工作中心日程,不断加快的建设步伐,日新月异的办学条件,使罗山教育走出了危改困境。当时,农村中小学危房成为十多万师生头上的一把悬剑。管理体制改革后,危房改造所需的大批资金从何而来?危房改造的责任谁来承担?令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这时,县领导的关怀又成为及时雨。200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财政投入67万元专项资金,消除急需改造的部分危房,上半年就消除危房23558平方米。2003年下半年,河南省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政策的东风再一次吹绿了罗山中小学校园。2003年至2005年,全县累计投入危改资金2528万元,改造D级危房44133平方米。从2006年起,罗山县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每年投入506万元用于危房改造。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程规划、统一公开招标、统一质量管理、统一资金拨付,“五统一”使罗山县危房改造管理科学、操作规范、实施顺利、质量过硬。2005年6月,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现场会在罗山召开,同年12月顺利迎接了省危改工程验收,省验收组领导对罗山县危改总体评价为“投入大、标准高、质量优、配套全、管理科学规范”。随后,罗山县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单位。如今,罗山县中小学新增危房都能及时消除和维修。
   事业发展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在困境面前,靠的是什么,还是解放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罗山教育坚持解放思想,扎实推进改革,有效、有力地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不仅使教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而且推波助澜,不断掀起了事业发展的新高潮。
更新观念,迎接罗山教育事业发展挑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出了困境,罗山教育事业前进的道路从此变得开阔,但是道路仍并不平坦,新任务、新挑战相继出现,横亘在前。改善办学条件需要大手笔、推进课程改革需要大气魄、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大作为……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县教体局班子又带领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踏上了勇对挑战的征程。
   改善办学条件的关键问题就是一个:钱!罗山县是财政穷县,全依赖财政投入是不现实的。县教体局一班人从来没有怨天尤人,从来没有等靠思想,在困难面前,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责任。为了多“化斋求缘”,为了多“补充血液”,罗山县教体局确定了筹措改善办学条件资金的四字方针:“争”“跑”“挤”“捐”。“争”就是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政策,让罗山教育成为沐浴政策春风的向阳花木、近水楼台;“跑”就是争取上级项目的支持,把罗山教育最盼、最急、最忧的项目和发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领导汇报,赢得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倾斜;“挤”就是节约俭省,开源节流,勤俭办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捐”就是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和罗山教育的品牌效应,倡导社会机构和成功人士为罗山教育腾飞助力。陈国刚和有关同志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展转奔波,一路风尘,争引了一批批资金和项目,为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良好基础。几年时间,罗山县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学校布局、改造薄弱学校、建设寄宿制学校、实施危改工程,掀起了改善办学条件的高潮。从2003年至今,罗山县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就投入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先后新建教学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楼100多幢,新建校舍总面积10多万平方米,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特别让人称道的是建设新罗高。2004年,占地453亩、投资1.3亿元的罗高分校开始动工建设,创造了罗山工程建设最快速度的神话,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的预期目标。新罗高现已是全县人民为之自豪的品牌,恢弘气势展示了其外在之美,至臻完善彰显出其内涵之秀,校园设计科学,环境优美,风格集和谐、自然、个性于一处,建筑融学园、乐园、花园于一体,完善的教学和后勤设施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罗山高中以其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质量,打造了享誉中原的教育品牌。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罗山县还注重添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实施校园网建设工程,实施课桌凳更新工程,实施图书、实验器材、体音美教学器材配备工程,实施远程教育工程……良好的设施设备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如今,随意走进罗山县中小学校园,林立的楼房,葱茏的花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让人如同置身公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罗山县真正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的目标。
   2002年,罗山县成为全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掀起的教育教学改革风暴,与以往的教育教学改革相比,这次改革最全面,最深刻,也最彻底,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改革。但就是因为是全新的改革,所以改革风险也非常之大。改好了是功劳,失败了就可以影响很多孩子的前途和命运。改革是教学领域的一种大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开始改革时,教体局班子有两点共识,一是一定要改革,二是一定要改好。参与改革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这两点一是坚定了改革的信念,二是坚定了改革的信心。有了信念和信心,罗山县课改立即焕发出了无限的活力。在改革中,每个实验教师都有彻底摧毁过去自我,然后重建全新自我的感受。面对全新事物,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县教体局领导以身垂范,钻理论、重实践、勤调研,个个都在很短时间成为行家里手,有效指导、组织、带领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开展。广大课改教师学习课改理念,研讨课改方法,总结课改模式,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从一片空白到战场精英,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收获着成功的喜悦。2003年全省课程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在罗山县召开,罗山教育名扬全省;2006年8月教育部在黑龙江省宁安市召开全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罗山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代表和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作了典型发言,罗山教育可以说是名扬全国。因课程改革成绩显著,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领导还在各种场合多次点名表扬罗山。
   发展职业教育是罗山教育迎来的又一挑战。2002年前,与基础教育相比,罗山县职业教育显得比较薄弱。校舍陈旧、规模不大、经费不足、师资偏低……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当时,广大群众还固守着只让孩子上普通高中而不上职业学校的传统观念,每年开学,职业学校招生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支持下,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县教体局采取多种举措发展职业教育,各职业学校深化内部改革,短短几年,罗山县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加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行列,并被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以来,罗山县多次被表彰为全省、全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近几年,罗山职业学校在对口升学中,连年都保持90%以上升学率。罗山县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到有联系的企业、工厂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既得到了实践锻炼,又创造了累计超过1000万元的财富,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学生高兴,家长满意。2007年,信阳市教育局在罗山召开了职校学生顶岗实习现场会,这项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罗山县职业学校多层办学、部门合作、校校联合、校企联姻……使职业教育紧贴市场,让职业学校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现在,罗山县职业学校学生都成了香饽饽,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被大工厂、大企业“挖走”,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9%以上。“出口畅”带动“进口旺”,近年来,罗山县出现初中毕业生争相上职业学校的局面,仅县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招生都在1200人以上。为继续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200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为县中等职业学校征地60亩,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兴建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继续扩建县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罗山县职业教育正在做大做强,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事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应对挑战的过程,辉煌的业绩永远都垂青那里勇敢挑战者。罗山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敢于应对“别人想过可没有做过和别人没有想过也没有做过”的挑战过程,罗山教育一班人在挑战中,用心对待,用智拓展,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常人难以预料的成果,为教育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谱写罗山教育事业发展新篇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沐浴党和国家政策的东风,通过不断自我更新、自我跨越,罗山教育萌发了勃勃生机,迎来了美好春天。但是,罗山教育人并没有止步,在新的起点上,以力争上游、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精神和气魄,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近年来,罗山县将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人文管理、化解“普九”债务等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来抓,努力构建着平安教育、公平教育、和谐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异常艰辛。区位优劣、经济失衡、文化差异,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教育不均衡。近年来,罗山县以创建省教育均衡示范县为契机,采取系列积极有效措施,促进教育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一是在办学条件上促进均衡。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后,罗山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为均衡发展教育奠定了基础。在随后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改造农村薄弱学校中,罗山县对边远农村学校给予了倾斜和扶持。在实施教育教学设备添置和远程教育工程中,再次为农村边远中小学开绿灯。经过几年努力,农村边远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区位好一点的学校。例如,朱堂、铁铺、灵山等边远山区乡镇的中小学办学条件在全县都是一流的。其中,朱堂乡中小学还多次在迎接国家、省、市检查中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在师资配备上促进均衡。实行教师编制实名制管理,严格控制教师进城;实行定向为边远乡镇招聘教师制度,保证边远学校师资配套;实行教师支教制度,鼓励城镇教师为边远学校做贡献;实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制度,让城镇学校教师帮助边远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行送教下乡制度,让城镇教师到边远学校传经送宝……这些措施,有效拉近了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三是在教育管理上促进均衡。注重加强对边远学校的监控,帮助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其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在招生政策上给予边远学校倾斜,在中招中对薄弱学校给予一定的照顾。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制度,禁止学校招收非本学区学生,使边远学校的生源得到保证……这些措施,使各同类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逐步接近。四是在落实政策上促进均衡。在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对农村中小学给予更多的关照,让每一个农村贫困生都能充分享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阳光雨露,不让农村的孩子因为贫困而输在起跑线上。
   在教育管理中,罗山县除了注重制度管理、规范管理外,还特别注重人文管理。在教师管理方面,给教师以充分的尊重,落实教师待遇,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的成长、成才创造机会,提供条件,搭建平台,促进其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当有的教职工遭遇意外事故或患病的时候,县教体局领导或学校领导都会及时前去看望。县教体局领导或学校领导还经常去家庭困难的教职工家里问寒问暖,并送上慰问金或慰问品。在政策和条件许可情况下,县教体局和学校还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在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罗山县始终把学校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县教体局一再强调罗山教育的发展思路是“一抓安全,二抓稳定,三抓质量,四抓发展”。班子同志逢会必讲安全,到校必查安全,遇到校长必问安全。在局班子的带动下,全县校长、学校班子、教职工都牢固树立了重视安全的意识,养成了重视安全的习惯。罗山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在细节上,贯穿在过程中。严格的门卫管理、严明的路队制度、严谨的校舍排查……因为严,安全才增几分保障;因为细,安全才多几分放心。在留守儿童管理方面,罗山县更是精细周到。目前,罗山县教体局正在开展“千名党团员与千名留守儿童结对助学”活动。2008年5月16日上午,陈国刚挤出时间到朱堂初中,看望“结对助学”学生陈世海,将700元资助款和一些学习用品交到他手中,并详细了解陈世海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勉励他勤奋学习。接着,教体局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陆续来到朱堂初中,与各自“结对助学”的留守学生见面沟通,每人拿出500元现金和学习、生活用品对其进行资助。同时,县教体局正有计划地开展“五个一”助学活动,即参与帮扶的领导干部对结对助学的留守儿童至少每年家访一次,假期接进家一次,每月电话联系一次,每年体检一次,每学期资助学习费用或学习生活用品一次。县教体局和各学校建立完善了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工作中,县教体局和各学校,各学校与班主任、授课教师,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关爱留守子女工作纳入学校、校长、班主任考评内容,明确任务,强化责任,齐抓共管。各学校在建立详细的留守学生档案基础上,实行“代管家长”制度,动员和组织学校班主任、课任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对留守子女实行包生管理,对重点留守孩子实行师生“一带一”包教帮扶,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各学校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加倍关心,在品德上重视教育,在心理上加强疏导,在学习上特殊关照,在行为上注重引导,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化解“普九”债务是一项事关学校发展、事关群众利益和事关社会稳定的工作。债务一直困扰着教育,困扰着学校,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年来,罗山县教体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化解了一些债务。今年,国家决定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对此项工作,罗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财政、教育、监察、审计、金融等部门参加的罗山县普九债务化解领导小组,制定了罗山县普九债务化解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与债务主体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召开了普九债务工作动员会和培训会,各乡校都成立了普九债务清查工作组,负责对学校普九债务进行全面细致地清查和登记审核工作。目前,该项工作正在县、乡、校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分步实施。化解普九债务,是罗山促进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任务,罗山县教体局正全力推进此项工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解人之忧,就是要促进和谐。罗山教育在发展中,敏锐地体察到了实现和谐的重要意义和促进和谐的重要途径,这就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人民群众的需要来部署工作、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由衷的赞叹。
三苦精神,保持罗山教育事业发展优势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罗山教育在曲折中前进,在艰难中发展,在全县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让罗山教育这面旗帜永不褪色的最重要原因是优异的教育质量。质量不仅仅是分数,质量不仅仅是升学率,质量是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反映。无论用哪一把尺子衡量,罗山的教育质量都是过硬的、上乘的、优异的。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大力发扬“三苦”(领导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精神是罗山县一直保持优异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
   朱笔点染桃千树,丹心映照李满园。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诸如此类的词语用来形容罗山教师的精神一点也不为过。在县教体局,从局长到一般干部职工,苦干是一种传统、一种作风、一种境界,在困难面前,在重任面前,大家表现的是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展示的是开拓创新的蓬勃活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心里装着工作,手上做着工作,同心同德,万众一心,精诚团结,排难前进,用激情和汗水铸就了一个又一个丰碑。教体局班子同志每天工作连轴转,从上下协调到纵横联系,从工作机关到基层学校,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不管困难有多大,任务有多重,始终以执着的追求、坚韧不拔的毅力支撑着自己,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任劳任怨,超负荷运转。在“两基”迎国检期间,陈国刚局长白天听取汇报,召开会议、安排工作、督导检查,夜晚想问题、列计划、记数字、改材料,对每一个细节都再三斟酌,对每一个数字都再三推敲,对每一项的工作都再三酝酿,竭尽全力做到万无一失,在罗山教育系统树立了有口皆碑的形象。
   在学校,从校长到普通教师,苦教是一种追求,一种时尚、一种精神,面对求知的学生大家付出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心,面对家长的期盼,同志们立下的是追求卓越的誓言,付出的是艰辛劳动。早起晚归,加班加点,爱岗敬业,不辞辛苦,是他们真实的写照,他们深信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努力才有成功。罗山有扎根山区三十年,在教学点让粉笔末染白头发的老年教师李邦太,获得全国教师标兵称号后,在全省巡回演讲中,他一遍又一遍地说:“献身山区教育是我无悔的选择。”罗山有主动请缨,到边远小学支教,让所支教的学校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中年教师何子仪,在全县各学校作师德报告时,他一再重复着自己的誓言:“要让人生在支教中闪光!”罗山有在农村学校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已成为全市名师的青年教师熊中山,他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写道:“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他们不止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一个整体,他们支撑着罗山教育质量的巍巍大厦!教师的苦教加上领导的苦干、学生的苦学,“三苦”精神将使罗山教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罗山教育人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多年来,罗山教育质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高中教育质量一年一个台阶,高考成绩连年创造辉煌。2008年,罗山高中本科进线2696人,较2007年增长608人,继续保持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首位。在我县今年普通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试再创佳绩,全县634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571人过省专线,过线率90.1%,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囊括全市总分前三名,机电专业总分全市前六名,有4名为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考生。种植、养殖、烹饪、文秘、旅游、化工、美术、医科、音乐、政法等十个专业过线率100%。音乐专业苏美玲、机电专业宋辉、国际商务专业尹罗兰、文秘专业张圆圆分别夺得全市该专业状元。
   在成绩的背后既是莘莘学子的勤奋好学,也是广大教师的艰苦奋斗,更是各级领导的巨大鼓舞。采访中,我们时时感受到罗山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教育的博大情怀,一届接一届,一任接一任,虽然岁月在变迁,但钟爱关怀教育的信念和行动一直传承着、延续着。在县教体局,我们看见了县委、县政府发给罗山高中的贺信,勉励之词让人感动。县委书记郑志强到罗山一年内,先后30多次深入教育一线,指导工作,调查研究,排忧解难,让罗山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县长许远福虽到罗山时间不长,也心系教育事业,经常过问教育情况,为教育发展指点迷津。县四大家领导还分别在农村中小学建立联系点,时刻想着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原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原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等各级领导都专程到过罗山县视察、指导教育工作。在采访中,我们还处处感受到社会各界对罗山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支持教育热情高涨,为教育健康快速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也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关注和热爱。踏进罗山土地,浓浓的尊师重教之风就会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罗山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内涵,再一次验证了“天道酬勤”的古训。采访结束后,陈国刚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罗山教育事业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永无止境的追求!”


文章来源:信阳日报     文章作者:本报记者 向 炜 通讯员 李 林 方 刚  
 
 

 
   热点文章
 共产党员李文明的家风
 河南驻马店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组织开
 第三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
 十一届省委第四轮巡视完成“一对一
 以“基层之治”夯实“中国之治”
 相约杉杉奥特莱斯
 胡国安:实 名 举 报
 信阳市浉河区政协召开文史资料研究
 跟着皮七“淘宝”
 清明祭扫革命烈士墓 缅怀先烈的丰功
 信阳市平桥区五里镇召开学习二十大
 信阳市羊山新区重视抓好党建工作
 全省法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安阳中院开展科技法庭及庭审智能语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
 书法家李广效的红色情结

   推荐文章
 为了更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的天下
 汝南县金铺镇开展“植树造林共建绿
 【党史在正阳】县委统战部:“学习
 "974牧童加油站"我们又来了
 正阳县平安建设、信访稳定和政府目
 新蔡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刘雪
 河南省广播电视台道德与法律栏目组
 舞钢市入选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正阳花生机械在全国农机展会上人气
 刘艳丽一行深入部分乡镇调研指导工
 【时政】吴文立到正阳县调研农村和
 新蔡县禁毒协会--浪漫百花文艺旅游
 用“税务匠心”践行从税初心
 河南舞钢:大篷车进校园让留守儿童
 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刘艳丽为全
 西峡县环卫局领导一行看望慰问爱心
     图片新闻

【党史在正阳】县委统

冰上职业艺术学校校长

新蔡县政府副县长、公

共产党员李文明的家风
版权所有 2008-2023道德与法律全媒体 网址:www.wl163.cn www.zwwj126.com 邮箱:daode2008@126.com 编审:15038010866@163.com
主管:国家工信部 ICP备20012307号-1 承办:河南广播电视台《道德与法律·庆展访谈》栏目 咨询热线 15038010866 0371-6093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