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西平高中
建国初期,西平县没有一所高中,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1956年秋,县领导决定在东关塔院内的“西平县第三中学”附设两个高中教学班,招收学生近百名,改称“河南省西平县第一中学”。1958年秋,其初中部分出,恢复“三中”建制,将高中部独立设校, 定名为“西平县第四中学”,规模为四个教学班。从此,西平县有了第一所高中。 1961年,将“四中”正式命名为“西平县高级中学”。西平高中的建立,在西平县教育史上树起了一块永不磨灭的丰碑。
建校初期,学校在古老的东关塔院内,校舍陈旧简陋,教学设备匮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工作条件艰苦,学习环境极差。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学校面貌无法改观。但在党的领导下,我校师生精诚团结,艰苦创业。到1965年秋,学校已初具规模,已毕业25个教学班,毕业生达1250多人。教育质量逐步提高,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受到地、县领导的表扬,社会各届的好评。
正当西平高中稳步发展的时候,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生“停课闹革命”,学校领导、广大教师被批斗,“派性”、“无政府主义”泛滥成灾,西平高中遭到严重破坏。1968年秋,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教师或被迫回原籍,或下放到公社办高中,或进行“劳动改造”。西平高中停办,校址和当时铁路东的“西平一中”对换。迁入东关塔院内的“西平一中”附设高中班,改名为“西平县红旗中学”;迁到现校址的“西平高中”改办为“西平农专”。1970年“西平农专”停办。1971年恢复“西平县高级中学”校名。西平高中复办后,虽有十多个教学班,但仍被极左路线禁锢着,学校坚持走“五·七”路线, 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教师被看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臭老九”,教学积极性受到压抑; 西平高中停滞不前。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给西平高中带来了转机,使西平高中重新走上了正确发展的轨道。
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西平高中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一跃而成为闻名全区的地区重点高中。从70年代末的1978年,中经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1993年,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学校面积逐步扩大,规模由原来的12个教学班逐步发展到24个教学班,在校生近1700名。学校面貌逐步改变,新建了一座教学楼、一座实验楼、一座学生宿舍楼。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师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社会地位、生活待遇得到提高。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而勤奋学习,刻苦攻关,勇攀高峰。学校每年都为高一级学府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高考升学率在全区名列前茅,为西平县高考在全区取得“五连冠”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教育、教研人才。
1994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教职员工团结进取,勇于开拓,开创了西平高中发展的新局面。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西平高中在全县率先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大胆引进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兴建教学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1998年10月建起了两幢教室宿舍楼,1999年3月建起了学生食堂和餐厅,2000年8月建起了语音室,2001年8月建起了男女公寓楼和两幢教学楼,2001年8月建成了校园网,2002年5月征地62亩修建了大型运动场,2002年5月建成了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监控系统。随着教学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至2002年12月,教学班达52个,学生达4360人,教职工达224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制定了创办一流学校的远景规划,提出了“实干,办一流学校;活教,育四有新人;巧学,攀科学高峰”的奋斗目标和口号;实行了“集体领导,分级管理,定期考核,责任到人”的目标责任制;树立了“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科学、严谨、敬业、爱生”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学、善思”的学风,加强了常规教学管理,深化了教学改革,优化了育人环境,教育质量、高考升学率显著提高,进入省专线人数1998年为248人,1999年为323人,2000年为374人,2001年为743人,2002年为843人,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肯定。
2003年以来,西平高中乘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础设施方面,一是利用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资金,将学校56个教室全部安装成多媒体教室;二是为各个办公室配置教育网络服务系统;三是投资77万元,配合教师个人拿出的50%资金,为每位一线教师配备手提电脑;四是投资70万元修建学校体育场;五是利用社会力量,吸引外部投资修建大型餐厅一幢;六是兴建一栋双面局部6层综合楼。学校还与中央电教馆共建了资源网,自建了校园局域网,每位教师都能利用现代技术备课、上课,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办学条件在全市居于一流。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认真学习衡水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办学理念,在课堂上实行“三转”“五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探究,自主展示,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2005年高考二本升学人数352人,2006年为381人,2007年为459人, 2008年为466人,2009年为534人。随着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2007年2月,西平高中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至2009年6月,教学班达69个,学生达5600人,教职工达273人。
2009年,县委调整了西平高中党政主要领导。新一届领导班子就任以后,在学校的发展上集思广益,积极谋划,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快速向前发展。抓住学校教学质量高、生源好的机遇,新建了一幢40班规模的教学楼,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维修了多媒体系统,使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实现历史性突破;抓住学校管理严、学风浓的机遇,狠抓校园文化建设,绿化美化了校园,用名人名言装点了教楼和寝楼的墙壁,建设了学校网站,成立了学生社团,活跃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国家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学校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受到省市专家的关注。2010年3月和4月,驻马店市高一新课程培训会在西平高中隆重举行,省内外著名专家、市教育局领导、市教研室教研员和市县2200余名教师齐聚这里,观摩学习西平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西平高中探索出的“三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权威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作为一项成果在全市推广。西平高中的创新课堂改革,引领了一场教学改革的风暴。新课改的成功推进,带来的是教学质量的飞速提高。2010年高考,西平高中实现历史性跨越:一本上线人数为175人,占全县总数的70℅;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为630人,占全县总数的65℅;三本以上上线人数为1199人,占全县总数的60℅。西平高中学生包揽了全县文、理科个人总分前五名。得知西平高中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县委书记张金泉欣然批示:县委、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出现良好发展势头,西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值得表扬。希望有关领导和部门继续大力支持教育工作,坚持“巩固义务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重振西平教育雄风。
建校近五十多年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先进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应用建设示范单位”、河南省“为人师表,育人楷模先进单位”、“体育达标先进单位”、“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先后有110多名教师荣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280多人次荣获省级以上优秀辅导教师奖。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升学人数逐年提高。建校以来,共有6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600人考入复旦、同济等全国重点院校。毕业生中有4人获得全省高考单科状元,2人夺得过全省文史、理工类总分第一名,在奥林匹克竞赛和全国学科联赛中有15人荣获国家级一等奖,38人荣获省组一、二等奖。学校先后被市教育局授予“省级示范性高中先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高中教学先进学校”、“平安建设先进学校”“市级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也被评为市级和县级“优秀基层党组织”。
(首席记者 吴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