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5日讯 特约撰述人蔡伟今日在海峡导报上发表文章,全文如下:
2008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发表对台政策的六点新主张。这是继北京于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及后来的“叶九条”和“江八点”之后的又一重大政策宣示。平心而论,胡主席的这项政策宣示,其中既有善意,也有坚持,有对过去的肯定,也有对未来的创新和发展,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规范着大陆的对台政策,难怪各界对这份纲领性文件和政策宣示给予高度的重视。
台北方面经过几天的观察及深入分析之后,目前已有各种不同声浪出现。其中有的带着偏见,硬指这是大陆软硬兼施的统战及分化阴谋;有的则说,这是大陆所展现的务实态度及新的思维,两岸全方位的谈判已经摆到日程上来;有的要马英九把握这个机会之窗;有的要台湾当局不要心存幻想。换句话说,有人看到的是机会,有人看到的是危险。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其实,若从执政党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国民党对于胡锦涛谈话一方面选择性地加以肯定,但另一方面又回避了有关敏感问题。马英九策略性地间接强调,两岸“不统、不独、不武”的客观现实与需要,重提“九二共识”及“两岸互不否认”的主张,但也扩大两岸有共识的部分,表明愿意从经济到文化到交流到结束敌对状态,与北京进行磋商,实质改善双边关系。
更具体来看,“胡六点”中的二、三、四点基本上就是两岸过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走向,和“江八点”也颇有相似之处,本来就没有争议。关于第五、六点中的台湾国际活动空间、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签署和平协议则是属于高难度的政治性问题,而这里面又牵涉到第一点中最核心的“一中”原则或“九二共识”问题。对大陆来说,原则问题没有妥协的空间;对台北来说,则是要有模糊及各说各话的空间。
展望未来,笔者还是主张不要揠苗助长,循序渐进地发展两岸关系,先易后难,由经济而政治,有关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等高阶政治议题,仍应由二轨学者先行加以讨论、研究,然后在时机成熟时才进行公开的谈判。双方都要有一个追求两岸共荣,双赢互惠的愿景,而一个温和、理性、渐进、统一的两岸关系,这才是大家应该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
[1]